毫不动摇将“两个确立”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发布日期:2021-12-29 08:24 来源:淮南市人大常委会阅读:字体【  

回望百年路,领航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二十大的决议。必将以其重要政治成果和深远政治影响载入史册。

《决议》提出“两个确立”: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总结新时代这段历史的最大政治成果、最重要历史经验、最客观历史结论。

《决议》回顾过去引领未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主动的政治宣言。“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起到决定性作用。

“两个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史如山,镌刻艰辛征程。党史如镜,明鉴真理光芒。党史如炬,照耀前方道路。党史如泉,荡涤心灵尘埃。党史如磐,激发信仰力量。学习贯彻《决议》应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尤其与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其历次全会精神相结合。

《决议》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维护权威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欧洲工人运动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始终强调“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873年,恩格斯发表著名的《论权威》一文,认为权威和服从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确定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指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从此中国革命便焕然一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事实充分表明: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才有权威,党才有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下,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为之一新;人民战“疫”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好注解,在一张试卷考全球中交出最高分值答卷;精准脱贫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向世界诠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显著优势。

向腐败宣战、向疫情宣战、向贫困宣战、向污染宣战……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历史责任、政治担当,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践行在人民心坎上。这是一种“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的担当与力量;这是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稳健与开拓;这是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执着与坚毅。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恰是少年。民心矗立丰碑,历史人民书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砥砺奋进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恢弘气魄、远见卓识、雄韬伟略,惊涛骇浪中坚如磐石,风险挑战中运筹帷幄,历史进程中领航定向,充分展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使命担当、为民情怀、领导艺术,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两个确立”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党心军心民心所向。

“两个确立”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栗战书同志在2016年11月撰文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很有必要、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事实上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我们党的郑重选择,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在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定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一定要有一个“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总书记作为核心,这样才能凝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各位成员的智慧,凝聚各级领导干部的智慧,凝聚全党的智慧。

11月12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第二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全会精神。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大历史观的视角,横跨两个百年历史长河,着墨过去和未来,着眼当前和长远,以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清醒,给我们上了一堂信仰课、党史课、警示课,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思想、观点,是一篇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重要文献。

会议强调,要自觉坚守理想信念,要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使人大各项工作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党中央召开的人大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历史上都是第一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部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代宣言,是民主自信的新时代强音。

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常委会会议、委员长会议、人大代表、地方人大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和贯通国体政体、历史现实、理论实践、国际国内,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了最为系统、最为深刻、最为通透、最为辩证的阐述,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最具说服力。

大家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制度更加成熟,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成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更加成熟,国家机构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立法制度和体制更加成熟,监督制度和机制更加成熟。

以“两个确立”为根本遵循全面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四个机关”把人大的政治性、民主性、法治性、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方向。

政治机关的定位,要求人大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筑牢人大工作的思想政治根基。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人大的一切工作,各级人大的工作,都要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对标对表,自觉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国家权力机关的定位,要求人大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截至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扩大到22个,涉及21个省(区、市),覆盖全国2/3省份,就115部法律案等征集意见建议6700余条。

工作机关的定位,要求人大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谱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检查49部法律和2个决定的实施情况,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162个专项工作报告,开展25次专题询问、43项专题调研,人大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效不断增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已经制定法律38件,修改法律97件次,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3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代表机关的定位,要求人大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探索建立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座谈机制,自2018年8月首开先河,召开座谈会14次,栗战书委员长同707名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共直接联系439位全国人大代表,其中16位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联系92位代表。建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22万余个,代表进“家”入“站”,履职能力显著提升。

不畏风高浪急,唯有砥柱中流。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党有核心才能万众一心。我们要把“两个确立”在思想上牢固扎深,在行动上坚定落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勇毅前行,更好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开创人大工作新气象新局面。

(作者为《中国人大》杂志社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