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网│淮南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三个突出” 提升“三农”监督工作实效

发布日期:2025-04-03 15:21 来源:淮南市人大常委会阅读:18字体【  


淮南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找准推动“三农”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三个突出”,增强监督实效,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突出中心工作抓监督  服务发展大局更有为

淮南市人大常委会锚定农业强市目标,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以高水平监督力促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聚焦乡村振兴,采取明查与暗访、听取汇报与座谈交流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形成高质量的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专题调研,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及时提出产业帮扶、就业扶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专项调研,着力推动解决土地流转、托管服务质量、农民利益保障等问题,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提质扩面增效。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督导工作,2024年共组织110余人次开展10次现场督导,涉及2个县区18个乡镇249个村,督促各级政府加大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力度,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人大力量。

突出群众关切抓监督  推动问题解决更有效

淮南市人大常委会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重点监督内容,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紧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饮用水安全、群众关注的舜耕山风景区保护管理等重点民生工作,通过调研、明察暗 访、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收集意见建议,找准困难问题,“对症下药”提出意见建议,推动相关部门率先建成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中心,提前完成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及时修订《淮南市舜耕山风景区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增加了联合执法机制等相关规定,为更好守护淮南“城市绿脊”筑牢法治屏障。切实抓好议案建议办理监督,加强与领衔代表和承办部门对接沟通,明确重点、细化措施、严格时限、压实责任,办理成效明显,领衔代表对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均表示非常满意。2024年,先后办理涉农代表建议59件,其中重点建议3件。市人大常委会选择《关于制定淮南市牛肉汤产业发展条例的建议》等3个涉农类建议,由主任会议成员负责开展重点督办,推动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举办2025淮南牛肉汤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促进淮南牛肉汤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壮大。

突出提升质效抓监督  保障人大监督更有力

提升监督能力,完善初任培训、履职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培训机制,开展业务培训、专题研讨、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累计培训涉农代表、农工委工作人员和基层人大干部80余人次,切实提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履职水平。常态化邀请农业、水利、环保等领域专家学者参与监督工作20余人次,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丰富监督方式,紧扣“三农”工作全局的热点难点,注重细化监督内容,合理安排时间节点,增强监督工作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多种监督方式,增强监督的实效性。常态化运用市、县(区)人大上下联动协同监督模式,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适时开展跟踪监督,有重点对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办落实、办到位。

闭环管理强监督,建立健全跟踪督办机制,制定《监督事项反馈问题办理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加强跟踪督促,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及时向社会公开监督工作情况和整改落实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增强监督工作透明度。

下一步,淮南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围绕中心大局、突出重点关键、贴近民生需求,以更科学、更精准的监督,推动人大农业农村工作提质增效,为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全国人大网  2025年3月31日  地方人大

作者 平兆久